那時看了看日曆,問了仙仔,決定來去白馬滑雪。
疫情後好久好久沒滑雪了,好久好久。還特地去御茶之水買新雪靴,
結果試穿ok,上雪場緊到崩潰,這個就莫再提了。
##
季末五龍的某個滑雪天,因為預報說雪下少少,所以那天帶DOA出門玩耍,
##
##
而且人都到東京了,當然要去買一些存貨,
新宿的 yodobashi 真的是讓人流口水,不小心帶了一些四五片回台灣,這裡比御茶之水還可怕。
##
那天從白馬站一走出來,看到來接我的民宿,名單上還有另外一個台灣人,
兩人聊上幾句,一起吃了蕎麥麵,也順口問了要不要吃晚餐,
結果他回我說:其實我出國不是很喜歡跟台灣人在一起。
這個真的很對我的胃口,我自己也是這種人,
體驗當地文化也好,獨旅也好,難得出國了還是不要碰台灣吧。
我也不太喜歡說自己的背景,更不喜歡討論滑雪的技術,
講太多讓人覺得自己炫耀,講太少好像又在裝謙虛,
如果真的要講,最多最多只講滑雪的好玩,因為滑雪真的很好玩。
當然了,那個時候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後來因為天天一起泡溫泉所以就變熟了,
而且最後一天交換了 FB 才發現原來是同一間大學,同一個殖民母校,也是有趣。
##
白馬這邊很有名的是晚餐難民,
離民宿最近的大概是豬排飯,可是也常常客滿,還不便宜,
隔壁居酒屋就是吃一次四五千塊了,幸好他願意給我點葡萄汁這樣。
偶爾也會跑遠一點吃,晚上這樣走起來其實也滿冷的,
有一間不確定是什麼鄉村料理,每次路過人都超多,每次想排都懶惰,
光是想到要在零下的環境中排隊一小時,就覺得隨便吃一吃好了。
當然有那麼幾天比較不幸只能吃 Lawson 或是吃路邊攤這樣,路邊攤有一個和牛蓋飯,
還真的是只有幾片和牛與白飯,這樣要2500日圓也是很奢侈。
而且還有和牛通膨,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日本的觀光區遍地和牛。
根據日本官方數據,日本國產牛有46%是A5和牛,也就是說要吃到不是A5和牛可能還比較困難。
滿地和牛在吃晚餐的時候頗煩,因為A5和牛就是貴,所以攏是食輕巧,而不是食粗飽。
不是說A5和牛不好吃,
可是在滑了一整天雪之後,其實更想吃的是蛋白質,跟駭客任務有87%像。
雖然你一份和牛吃不飽可以吃兩份,但是其實很傷本,也不太可能這樣吃。
以前大概想像不到A5和牛成為標配的一天,在白馬似乎找不到不是A5和牛的店。
滑雪需要蛋白質,Lawson 的炸雞腿是好朋友阿...
##
因為太久沒滑,其實在白馬滑得很掙扎。
前兩個禮拜都不知道自己在滑什麼,整天被 Kazu kokubo pro 牽著走,
而且怎麼 turn 都 turn 不出來,只要坡一陡板子就不聽話,
滑到信心盡失,還敲了加拿大小隊長可不可以幫我拿一張短一點的 Kazu 我好爛嗚嗚嗚...
幸好後來這件事情有改善,開始搞得清楚自己在幹麻,所以就沒有換一張短一點的 Kazu 了,
幸好沒有買,要不然短一點的 Kazu 將會撐不住長大以後的滑行...
##
我記得跨年的時候吵著要吃燒肉,可是在台灣每間燒肉店都要收10%服務費真心不想吃,
後來趁著過年回台灣的空檔,和 killer2004 們在新宿一起吃了燒肉,
這間燒肉最猛的就是牛的內臟,而且我覺得牛內臟比牛肉好吃多了。
##
Cortina
要怎麼講白馬山谷的十座雪場呢?先從遙遠的 Cortina 講起好了,一路從北邊講到南邊,
Cortina 以鬆雪聞名,牌子上寫著「自我責任區」彷彿就是所謂的「入口在這裡」
去了幾次 Cortina,在鬆雪天都已經搭上最早的巴士了,結果到了現場還是上演排隊王之怒,
估算了一下等我排上去雪也被滑爛了,事實上也真的被滑爛了。
也有一次在鬆雪天跑去 Cortina,那天居然沒有排隊還開心了一下,
結果發公告說因為有雪崩風險所以只開最山下的綠線,我去Cortina 滑綠線這樣...
我自己的體感上,Cortina 的鬆雪當然是滿爽的,
就算未壓雪雪道被滑爛了,樹林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滑,
他的 Gate 就沒出去了,自己一個人抖抖的,上完 AST 什麼都超保守。
乘鞍
跑去隔壁的乘鞍玩了一下,乘鞍實在是個非常昭和的雪場,連餐廳都很昭和。
乘鞍有一條我覺得應該滿好玩的,結果雪不足沒開,一路冰面彈跳下來,一點都不好玩。
不過乘鞍有間 Alps 飯店,雖然我猜飯店應該也是很昭和,
不過乘鞍人少,其實也不是沒想過要把團開在這裡。
有跑去乘鞍滑了一條...算界外區吧,
滑得那個時間點我覺得很糟,而且心理狀態沒有武裝,就是無腦滑,
滑得很爛而且還滑得有點急躁,但其實出去之前仔細看人家的軌跡和地圖,就會知道沒什麼。
覺得這也是 AST 的症候群吧,處於懷疑自己的階段。
##
栂池
在栂池滑了好些天,包括來這邊練一整天的 goofy,來這邊練一整天的 ski,
栂池大概是整個白馬我最熟悉的雪場了吧,
整座雪山幾乎沒有實質的黑線,要找 ski in ski out 的飯店也不難,
栂池山腳那家生牛肉鮪魚蓋飯好好吃,真的是有夠好吃的...
某個鬆雪天本來打算去 Cortina 滑鬆雪,
可是八方巴士總站的人多到一個可怕的地步,鼻子摸摸改去栂池,
那天在栂池的馬之背滑了兩趟,縱使栂池的人多到一定地步,但是馬之背還是有鬆雪可以滑,
這也是本季最爽的一趟了,終於找回該有的滑行水準以後,衝拋潮爽的。
在47,栂池,還有 Cortina 當中,相對起來我比較喜歡栂池的樹林,
我不太確定原因,不過現在想想,實在不確定是不是因為當時自己技術不夠所以比較喜歡栂池,
但栂池在橫越聯絡道那段樹林,其實中間那段路的小地形超好玩的,
每次都要看遠遠,速度一直帶著一鼓作氣過去,很愉快。
##
岩岳
然後便是白馬第一景的岩岳了,
岩岳其實是顆小山頭,因為這個小山頭剛好對著北阿爾卑斯山脈的主稜,
整個風景一覽無遺,超級漂亮。
白馬岳的這個角度,某種程度上有些神似安娜普娜南壁,
延伸而上的溪流,拔地而起上千米的雪牆,實在是有夠漂亮。
當然了還是有些差別,當初看著安娜普娜南壁有夠感動,久久不能自己,
岩岳是文明世界,所以才滑一趟大腿就好累喔上來喝咖啡吃可頌好了,我就爛。
這條頗綠,滑起來舒服,很適合初學練功,風景又好纜車又快。
還特地錄了一段貼地飛行的畫面,不過覺得沒有錄得很好,自拍棒不夠長還是有些畫面取不到。
岩岳往白馬岳的那條纜車也滿好玩的,各種地形或是小小天然山谷,讓人覺得玩起來很愉快,
來岩岳很喜歡窩在這裡玩耍,小山谷縱使要走一段也是乖乖走路。
##
八方尾根
八方尾根的英文叫做 Happo
One,其實我一直很不懂為什麼叫做 One,難道還有 Happo Two 嗎?
後來才知道,One 就是尾根,應該是要唸作 o ne,而不是 one,
這樣就清楚多了,果然有漢字還是可以解決很多事情。
雖然住得離八方最近,但是八方倒是沒有真的很常去,
畢竟八方只要不下雪,他就會是可怕的饅頭山,走到哪裡都是饅頭,
有一天下山滑冰面聯絡道滑到很痛苦,想說去滑饅頭好了,
結果那是大顆冰饅頭,一路滾下山真的是太可怕了。
八方山頂纜車也不是很常開,常常聽到大家在那邊說八方的backcountry...(略)
我認為就是從山頂那邊一直往上走,走到什麼什麼地方吧,
那條稜線在夏天看起來就是個往白馬主稜的好選擇,
又大又寬,風景美麗,實在沒有什麼不選這條大支稜的理由。
偶爾還是會遇到八方山頂纜車開門的狀態,趕緊搭上去拍照,
那天還遇到一個日本妹子,一起互拍了幾張,香香的。
當然了,從八方山頂纜車看岩岳就覺得岩岳實在是個小小的迷你可愛雪場,
這個角度真是不錯,兩邊互看。
那天打算拿著 Gopro 從山上一路滑下山,一趟要回1000公尺的落差,
結果滑到後來手酸換 goofy,滑 goofy 不認真滑還在那邊自拍高強度滑行,
於是就吃錯邊飛了出去,旁邊的日本阿北還在那邊喔喔嘖嘖,好痛。(不用你講我也知道很痛)
不過傍晚從山上俯瞰山腳的樣子真美,如果是爬山我就得花兩個小時才能下山了。
五龍&47
+3說,她當年在什麼都不會的情況,被帶到五龍下山的大紅線,然後在那邊放棄人生,
我就很好奇她老公帶她上去的那條紅線長什麼樣子,
到了現場一看,發現這個對新手來講真的會放棄人生,太可怕了。
我認為,那麼久沒滑之後的第二天就跑進47樹林,
根本就沒有相對應的滑行能力,那當然也得不到相對應的樂趣。
以我自己來講,白馬這麼多雪場當中,如果要我選一個我會選五龍47,
高度足夠,新手道足夠,樹林也有,雪況也好,高度也夠高,大概是應有盡有的狀態了。
算了一下自己的雪場統計,雖然住在八方,但是特別喜歡到五龍來滑雪,
不只有valley shuttle
bus可以搭,還有五龍專屬的雪場巴士可以搭,每天通勤滑雪。
季末五龍的某個滑雪天,因為預報說雪下少少,所以那天帶DOA出門玩耍,
結果那天下起大雪,那也是被逼著要用DOA滑powder的日子,
也是在那趟突然可以感受到DOA和Kazu的差別,與DOA在某方面的不足,
這其實滿令人開心的,因為滑得出差別來代表技術進步了,可喜可賀。
那天因此沒搶到第一道夜滑,覺得不開心。
##
Sanosaka
某天跑去sanosaka滑了一下,像是個打卡的概念,
算準了兩班公車中間的空檔,拿著ski加減滑,覺得ski滑紅線好難好可怕。
不過我對青木湖實在沒什麼印象,大概是天氣太差吧。
##
鹿島槍
排了一天專程去鹿島槍與爺之岳,
鹿島槍其實比想像中大了些,而且當天也有學校在上課,
其實還滿舒服的,一個不錯的中型雪場。
因為雪太少,其實還滿不敢亂跑的,
就算是雪道旁的side bank也常常一堆坑洞,沒辦法放手去玩。
那天傍晚在鹿島槍搭上最後一班纜車,看了看都沒有人,決定在紅線推一下速度,
那一run把自己最高速度往上推了1公里,從2018在二世谷到現在,速度的上限終於又提高了一些。
不過鹿島槍的班次不是很友善,纜車結束後一行人在那邊等了40分鐘的車才上車。
##
爺之岳
shuttle終點站的爺之岳,是個可愛的迷你雪場,
因為公車班次的關係,其實沒有非常盡興地玩,
總覺得爺之岳附近應該有些溫泉旅館,雖然下次要來的機會不太大吧我想。
##
初學者
雖然大家都戲稱白馬不適合初學者,但其實沒有那麼誇張,
就算是八方,山腳還是有初學可以滑的雪道。
如果要我選,我認為SB比較適合來五龍,而ski適合去栂池。
栂池那條鐘no鳴no丘又寬又大,不過對SB來說坡度有一點點太緩了,
反而ski的話非常適合,很難加速,遇到思樂冰永遠打直板速度都起不來,非常適合ski。
岩岳的話,那條八方展望綠線就不錯,
還有另外一條新手適合的綠線,一雪道一纜車,舒服。
不過對SB來說,我相對起來最喜歡五龍,還有旁邊的immori。
那個坡度對SB來說更適合,更舒服,
要說缺點嘛,就是四人纜車的距離太長,
其實一開始滑會很辛苦,畢竟滾下來要滾比較久才可以回到base...
##
最後來講講民宿吧,這次住的民宿叫做白馬ski館,是個傳統日式溫泉旅館,
##
我特別喜歡他的溫泉,走出房門就可以泡溫泉,每天都要泡兩次,
泉質也很讚,完全不想去泡八方美人湯,走出門好冷阿。
老闆娘很猛,英文很好,比兒子還好很多,
不過大概是後疫情時代缺人手,所以原本有的早餐晚餐現在都沒有了。
##
以往都是一個板袋打天下,
這次因為多買了一雙鞋,只好帶著行李箱出門,
然後行李箱經過疫情三年的摧殘,輪子居然死掉了!
幸好東京的旅館離車站不是很遠,勉強還可以扛過去,只是還是很痛苦。
回家的富士山超級慘烈,二月的富士山長這樣,大概誰也沒想過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