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滑雪入門裝備採購指南

雪衣採購指南,與不採購指南。

























先列一些台北的店家:Allride,王子登山,荳荳物語,滑雪小鋪,新竹鄉野情有進少數的滑雪用品。


初接觸滑雪的人,雪具應該都會用租的,
除了雪具以外,剩下的雪衣雪褲雪鏡等等等的東西,要不就租,要不就買,
而我認為先求替代品,沒有就買,最後才是租,
因為如果真的決定要長久滑雪,要花大錢買了,那買滑雪的大牌子都不會出錯,
而不是買一個普通牌子,不上不下,棄之可惜。
也因此這篇文章更像是新手推薦商品,照著買或照著不要買就好了。
(反對意見:租雪衣雪褲很爽啊不用帶那麽多厚衣服可以把行李箱空下來裝東西。
雖然好像很有道理,但我還是不同意這個反對意見。)

必備的有這些:內層、中層、雪衣、雪褲、雪鏡、雪襪、手套、安全帽、防摔褲、護膝。


上半身遵照洋蔥式穿法:假設大家都知道洋蔥式穿法,估狗是大家的好朋友。

內層:穿排汗衫就好,長袖的排汗衫佳,大家都有排汗衫就不贅述。
中層:中層不一定需要買,穿一般刷毛外套,厚度大約是連帽衣那種厚度,
有防風功能的刷毛外套並不適合,防風的話太厚,
如果有在爬山的,powerstretch是個不錯的材質,甚至直接穿powerstretch當內層也可以。

外層:外層就是雪衣,雪衣是最容易找到替代品的東西,
替代品例如:軟殼外套,複合式風衣外套,有基本防水功能的,下小雨不會濕的。要注意的是,羽絨衣不適合拿來當雪衣。
這種外套的特徵是,外層有一層比較滑的表布,內層則通常是刷毛。

雪衣也可以花錢買,買雪衣最重要的功能性是漂亮,雪衣一定要漂亮,這是買雪衣最重要的標準。
雪衣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雪裙,雪裙是防止雪跑進衣服裡面的一層擋布,在漫天白雪的大雪日特別有用,
不過那也是滑了五天十天二十天之後的事情了,對新手來講沒差。

因為每個人怕冷的程度不同,上半身有個簡單的判斷標準是:
台灣北部大寒流來的時候,身上穿的所有衣服組合起來那樣的保暖程度,然後少一件中層 (例如少一件毛衣,少一件帽T)。
以去日本來講,因為環境溫度大約落在零下五度到零下十度,
所以猶豫要不要加的時候寧可少穿一件,因為滑雪比想像中還熱,
新手如果真的不知道該怎麽穿,反正就帶去日本,帶著不用錢,太熱就回locker脫掉就好,
但這是ski in ski out限定,資本主義的力量,這也是我開ski in ski out團的原因之一。



雪褲:雪褲幾乎沒有替代品,只能選擇買,
台北的幾間雪具店應該都有便宜的入門雪褲,一件1500-2000可以解決(疫情後的價格...未知)
雪褲的特徵有兩個,一個是胯下拉鍊,一個是內層綁腿。
胯下拉鍊可以透氣,在滑行的時候散熱非常重要,
內層綁腿則是保護雪不要跑進雪靴的設計,沒有內層綁腿雪靴會濕掉,會很痛苦。

雪鏡:
雪鏡沒有替代品,去雪場租一個一天也要1000日圓,還有滿滿的前人汗水,真的是買一個最簡單。
各個滑雪用品店應該都會進入門款的雪鏡,想我當初也是便宜款用很久,
雪鏡可以買陰天用的透光度,因為陰天的透光度在晴天還堪用,但是反過來就會有點暗,
如果不戴眼鏡,或是戴隱形眼鏡,那雪鏡就挑看得順眼就好了,
如果要戴眼鏡,那要親自試戴,要買OTG款 (Over the Glasses)

雪襪:其實只要是長筒襪都可以,長度要到膝蓋下緣,棒球襪足球襪登山羊毛襪都可以,
滑雪品牌的雪襪通常會混羊毛,好處是...可以撐三天不用洗,
如果要買雪襪,就要一次買到位,先準備個1000台幣起跳,
正常的雪襪在腳跟、腳背、脛骨等等的地方會有不等的加強,
該厚的地方厚,不該厚的地方不厚,全部都很厚反而不是好的雪襪。

手套:
替代品:寶雅防風機車手套。
手套有五指(glove)和兩指(mitten)兩種,滑SB通常會用mitten因為看起來比較帥。
新手SBer的手套通常會濕掉,因為常常需要撐地板,其實會冷,
就算買到goretex大概也會濕,因為汗水的蒸發沒辦法那麽快,
mitten相對的好處是乾得比較快一些些,午餐時間可以丟去暖爐旁邊烤他個一頓飯。
滑雪手套的特點在於手腕帶,因為偶爾需要拆手套拍照滑手機,手腕帶可以讓手套掛在手上,不用擔心掉在雪中,
如果用機車手套當替代品的話,可以自己土炮一條手腕帶。
多戴一個內層薄手套也是可以,但外面的手套就得買大一些。


安全帽:
各大雪具店應該也有便宜的安全帽,1000出頭可以解決,
如果套用那句「自己評估自己的頭有多值錢」,那可以買有MIPS功能的,像我的買了300多紐幣大概7000台幣左右,戴起來很爽。
雪場應該也有出租安全帽,一天1000日圓之類的,但就是要戴個毛帽或頭巾比較舒服。
現在台灣的滑雪團理論上都有內建安全帽,
而現在台灣的個人教練,多數也會要求學員要戴安全帽。

可不可以用自行車安全帽呢?我覺得不是很好,
因為自行車安全帽設計得很通風,但是雪地安全帽還會有保暖的設計,都不用額外再戴毛帽。
不想麻煩的話去雪場租即可,試戴是必須的,多帶一條頭巾有好無壞也可以擋一下人家的汗水。


防摔褲:SB必備。
防摔褲這種東西越貴就越厲害,端看自己的屁股有多值錢,
但其實王子登山的入門款就有基本保護力了,有穿有保佑。
新竹鄉野情應該也有進防摔褲,可以來去看看。

至於很可愛的小烏龜防摔褲...不要買,
因為那個會影響重心,拖累學習速度,不過很可愛倒是真的,學會了以後可以買來玩倒是。


護膝:SB建議。
護膝有戴有交代,我到現在還在用390一個的排球護膝,
他不需要有穩定的功能,只需要有防撞的功能,何況SB一天到晚跪著,有戴有交代。



關於護具

想了一下過去這些年初學遇到的學生或是朋友受過的傷,一年大概會看到1~2個,每次受傷都頗為慘烈,
下面這些受傷列表是小樣本,取樣的偏差可能很大,
因為都是我看到的,也有可能受傷了但是忍痛繼續滑,
就像我撞完樹就去改滑goofy,某人左手腕骨裂就用右手穿鞋穿板硬上,諸如此類。
(猜測滑雪旅行社或許有比較完整的數據,畢竟學生受傷要寫報告XD)

1. 尾椎落地受傷
2. 肩膀挫傷
3. 手肘脫臼
4. 手腕受傷 
5. 頭落地 短暫斷片 (有戴安全帽)
6. 尾椎落地受傷
7. 手肘骨裂
8. 手肘脫臼
9. 膝蓋扭傷
10. 膝蓋扭傷
11. 水泡...

要不負責任的講,當然是防摔褲、護膝、護腕、護肘、加上防摔衣全上,新手都全上了還受傷那就不能怪我。
事實上每個人都應該評估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選擇自己想要穿戴的護具,然後承擔這樣的風險,
所以我的態度是防摔褲必備,護膝建議,其他就看看吧。

根據上面的傷兵名單來看,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防摔褲,
因為大部分人都有穿防摔褲,反而尾椎受傷的次數沒有想像中那麽多,
要知道當SB開始turn得起來的時候最容易受傷,大家都曾經吃錯邊往後滾一圈,這種滾法很容易傷到尾椎,所以防摔褲還是很有保護效果的。


護膝其實沒有防止扭傷的效果,只有防撞的效果。
有人會戴護肘和護腕,雖然我覺得沒什麽用,多數是戴心安的,
在滑雪很難避免要拿手機,因為隨時可能會脫手套拍照,
戴著護腕就不太舒服,手機也可能送給山神,還是記得摔倒時握拳比較實在。

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護腕真的太白癡了,護腕!護腕!護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