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打擊姿勢解析

六年了 進步了些什麼呢





圖一到圖二正在準備擊球
從圖一棒子靜止不動到圖二棒子自然而然順其自然下滑




圖三是trigger點 腳踩到地上開始扭腰 此時棒頭開始出現殘影
注意到兩手約比右肩略高 這點其實是壞習慣 曾經改掉一段時間卻又回來了


圖三最關鍵的一點在於腰還是正向朝著攝影機 
腰保持得很好沒開掉 提供了足夠的旋轉空間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開始進入旋轉過程
此時左手帶著棒子 右手推出棒子
這邊有個關鍵點在於左手沒打直 提供了足夠的球棒控制力
左手一旦打直力量就會散掉 而我在擊中球之前 左手一直沒有打直 


接著進入圖五六七三張擊中球瞬間的重頭戲
圖五的左腳踩死在地上 右腳此時腳跟抬起 腳尖釘在地上 
左腳要踩死是為了不讓身體重心衝出去 同時提供腰部旋轉的空間
右腳釘死是為了支撐腰部的旋轉 有點像是大砲的基台
可以見到在圖五六七這三張圖 左右腳提供了非常足夠的支撐力 幾乎動都沒動




所以可以見到 在良好的支撐下 腰部旋轉 左手帶 右手推
棒頭在身後輕輕劃過一個小弧線就到了身前
此時棒頭獲得的加速度是很可觀的 從圖五到圖七越來越長的棒頭殘影就可以知道




最重要的是圖七擊中球這張
腰已經旋轉到投手正面 在腰力用完之時剛好打中球
身體重心留在中間偏後一點點 整個人像個"入"字型
此時左手與右手形成一個漂亮的夾角 我想這應該是古早年代立為為說的powerV 


對比恰恰擊中球瞬間的圖 就可以知道這個瞬間掌握得很好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接著就是表現最差的部份了
打中球以後左手沒繼續帶出去 也就是說左手的力量在擊中球瞬間已經用光
兩手整個打直 揮棒軌跡非常平 
雖然說揮棒平不是壞事 但上學期upper cut做得很好的時候不是這樣的


重點在 這球是腰部以上的甜球
而在打低球時右肩需要下壓 讓身體的軸心傾斜
此時左手力量不足的話 棒子容易往下掉 就容易形成滾地球


但我想這應該是我壘球打不遠的關係
從圖八到圖九看到我右腕有明顯的壓出去
在打棒球時可以提供足夠的力量 可打壘球卻不夠


最後圖十一收棒 主要可以看到背部已經轉向攝影機
這是腰部充分旋轉的證明 但這就如同投球時左腳踩死一樣
不是要刻意做到背部朝向攝影機 而是背部朝向攝影機是腰部旋轉的證明
兩者的因果關係需弄清楚

圖八

圖九

圖十

圖十一



這個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大四的打擊圖也充分證實了這件事情



潘武雄也有類似的壞習慣
所以他沒辦法成為砲 而只是長槍 打再好也只是超級長槍 
雖然OPS破1的長槍實在已經沒什麼能挑剔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